“水生木农场”张坤:让农作物与草伴生,收获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2021-07-14
中国绿发会
编者按:近日,华北迎来了大范围降雨天气。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文明驿站”工作组获悉,在大旱之年,位于河北石家庄的生态文明驿站“水生木农场”的农作物也能在没有人为帮助的情况下长势良好,为全新的生态种植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例。
长期以来,农业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未收到充分的重视。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来促进农业、收获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作为生态农产和生态农人,石家庄水生木农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坤与我们分享了关于“农作物与草伴生”的话题。这个生态农场一般在未种植农作物前,让草自由生长,草的生长强调的是农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各种虫类、微生物以及鸟类的多元化,推动整个生态系统自己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张坤今天计划为大榛子树林净草,她已为大榛子树林净了两行的草,并挖沟准备种大葱。“尽管华北河北下了几场大雨,石家庄这段时间一直是干旱天气。前两天下了点雨,但水分没得到很好的保存,地表能湿个十公分就不错了。”张坤说到,“当我们在挖地垄的时候,二十公分以下的土地是非常潮湿的,越往下的土越湿润。这说明草不仅带来了生物多样性,还防止了地表水分的流失和蒸发,起到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
野草还用它的根系将地下的水分吸收到地表,涵养地表植物。我们有些生态农人见证了大旱之年,化学种植的农作物明显的减产,经不起干旱等等。但生态种植不会收到自然界变化的太大影响。今天,水生木农场分享的这个实例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