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迎春在密林深处捕捉戴帽叶猴行踪。 李春富 摄
碧波荡漾的独龙江水潺潺流淌,苍翠的树林间云雾缭绕,密林深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戴帽叶猴一声声“咔咔”啼叫,这里是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美丽丰饶的秘境。近年来,一名手持相机的独龙族青年,常常神情专注地在独龙江边、密林深处、悬崖峭壁间捕捉戴帽叶猴的行踪,调查研究戴帽叶猴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及保护工作等情况,拍下一张张照片,他就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职工李迎春。
李迎春是独龙族第一个研究动植物的专业青年学者,他曾于2010 年 8 月至 2013 年 9 月专门跟踪调查研究贡山县独龙江流域的戴帽叶猴,掌握了戴帽叶猴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有关独龙江戴帽叶猴的社会组织、食性、活动规律和生活环境等情况的硕士学位论文,填补了当时戴帽叶猴生态学研究的空白。
戴帽叶猴长相可爱,神态灵动,体毛长而稀疏,顶毛蓬松,冠顶色深,如同戴着一顶“小帽”,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近年来,李迎春与同事们一起调查研究戴帽叶猴等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情况,为研习和保护戴帽叶猴贡献力量。
在独龙江乡调查研究期间,李迎春常常蹲守在戴帽叶猴经常出没的丛林,与戴帽叶猴最“亲密”接触距离仅有 10 米。李迎春发现,独龙江戴帽叶猴主要分布于独龙江中下游地区,为一雄多雌制,是群居动物,每群7至10余只不等。
“9年前我就读研究生期间发现并记录到 19 群戴帽叶猴猴群,每群10至30只,一共约250至370只。”李迎春介绍,独龙江戴帽叶猴共取食 38 科 51 种植物,以南木藓与粗疣合叶苔、鼻涕果、云南树参、鹅掌柴、鳞始蕨、独龙山香圆、红枝柴、伞花冬青、十萼花和西藏新小竹为主要食物来源。春季喜欢取食嫩叶、成熟叶和苔藓;冬季则喜欢取食成熟叶和叶柄,而夏秋两季偏好于果实。它们偏好在常绿阔叶林、灌木丛和悬崖活动。
调查研究戴帽叶猴这些年,李迎春常常受蚂蟥、马鹿虱等叮咬,随时面临被狗熊、毒蛇攻击的危险,还要在野外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但这些困难挡不住李迎春的一腔热血,长期亲临野外一线,使他掌握了大量详实的戴帽叶猴第一手情况。
有一次李迎春的手背被毒虫叮咬,一下子红肿起来,疼痛和奇痒难耐,一年过去才慢慢好转。最惊险的一次是滑着滑轮过溜索,由于滑轮生锈的原因,中途停止了向前,他只能徒手抓住溜索一点点向前挪动,半个小时后才安全到达终点。劫后余生的磨难没有吓倒他,稍事休息后,他又开始了调查研究戴帽叶猴的漫漫征程。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迎春不停地记录、拍照,写完了一支支碳素笔,记录了一摞摞笔记。
独龙江乡境内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高黎贡羚牛、云豹、赤斑羚、戴帽叶猴、灰腹角雉等。近年来,独龙江乡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着力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戴帽叶猴等各类动物生长和栖息。
2021年3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有了重大发现:一群由13只个体组成的戴帽叶猴从镜头前路过,李迎春和同事们对该猴群的社会组织进行分析,该猴群有两雄五雌和 6 只未成年个体组成,是目前具有影像资料的最大戴帽叶猴群。
“调查研究戴帽叶猴,了解和掌握戴帽叶猴的社会组织、饮食习性、活动规律和生活环境,能有效促进独龙江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李迎春表示,他将与同事们深入一线跟踪调查研究独龙江戴帽叶猴的生活习性、生存现状,加大监测,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护好独龙江戴帽叶猴,为创建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圈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李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