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飞识鸟
2022-02-22
中国环境报

赵国平将救治的黑颈鹤小心地放于草地上。
卢志佳摄

◆李恩西 卢志佳
天刚蒙蒙亮,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巡护员赵国平和同事就来到黑颈鹤栖息地旁边的观测点,静候鸟儿醒来。
“远处扎堆的黑点点就是黑颈鹤,它们比别的鸟起得晚。” 巡护员赵国平说。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淡水湖,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特有珍稀鸟类黑颈鹤及其他候鸟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草海利用退耕土地建设候鸟觅食地近两万亩,种植了水莎草、土豆、胡萝卜等各种候鸟喜食的植物和农作物,全力为黑颈鹤等鸟类打造“食堂”。
据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介绍,截至2022年2月中旬,黑颈鹤在草海越冬数量达到2034只,占全球黑颈鹤总数的1/5,鸟类种类由2016年的220种增加到246种。
一行鹤冲破雾气率先飞向了天空。“是灰鹤,比黑颈鹤个头小些。”赵国平说。实际上,望飞识鸟是巡护员的基本功。平日里,他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望远镜观测、记录鸟类的种群数量。绝大部分巡护员都是草海周边居民,除了早上守护黑颈鹤“起床”,晚上还要守护黑颈鹤归巢,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此外,巡护员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救助受伤的鸟。2021年以来,救护站已经救治了两只黑颈鹤和一只灰鹤。其中一只黑颈鹤经过11天的管护,腿部的伤势痊愈后被放归自然。
作为巡护队内喜欢摄影的年轻队员,赵国平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鸟类的视频,“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向更多人传递爱护大自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