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南燕指导黄载年防治金花茶病虫害。杨婷 摄
记者 昌苗苗 通讯员 黄芬文
人勤四野无闲田。阳春三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春潮涌动,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广西牢记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原则,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不断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让壮乡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一朵花两代人的生态缘
广西防城港市是茶族皇后——金花茶的发现地,这里也建成了国内唯一一个以单一植物——金花茶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珍稀濒危金花茶组植物的物种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北热带季雨林森林生态系统。
沿着“村村通”蜿蜒的水泥路,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廖南燕驱车向大山腹地行进。道路两旁的草木越来越密,车子停在了防城区华石镇那湾村壮族护林员黄载年的住所前。廖南燕此次是专程来“金花茶回归种植点”了解情况,开展春耕技术指导的。
廖南燕和黄载年徒步向深山走去,一路溪水潺潺,虫鸣鸟叫,花香沁人心脾。野生金花茶就生长在这“世外桃源”中。
“老黄,你看,这株已经有红斑病的苗头了,要看病的严重程度剪枝或打点药啦。”廖南燕说。
几十年前,那湾山遍地都是野生金花茶。村里人把金花茶叫做“牛尿草”,村里生病的牛会跑到山里吃野生金花茶,有些牛吃过后病就好了。老中医告诉黄载年的父亲,金花茶清热解毒,作为中草药人工种植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从那时起,黄家两代人三兄弟全家十几口人就开始种金花茶,到如今已有上千亩的规模,行情好时每年有数百万元收益,周围的农户也来取生态致富经。黄家兄弟从深山坳里的破旧平房搬进了气派漂亮的小别墅,买了小轿车,开了金花茶产业公司。一朵花让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从山里走向山外。
“这是春节期间我们摘的花,收成品相很不错。”黄载年打开公司的冰柜,一包包金灿灿、形态丰润娇俏的冻干金银花映入眼帘。黄载年介绍,采回来的鲜花经过急冻、真空冷冻干燥等工序,大概21个小时能出炉,他的公司还有加工、收购业务。虽受疫情影响,金花茶行情不如从前,但一年下来通过卖花、加工和林下养蜂等相关产业,三兄弟每人年收益也可达近20万元。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一朵朵金花变成当地致富的金元宝。截至2021年,仅防城港市防城区金花茶种植面积就达5.9万亩,鲜花年产量150吨,鲜叶600吨,育苗20万株,产值两亿元。
一片树叶变致富金钥匙
立春过后,钦州市灵山县各茶叶基地的茶树开始吐出鲜嫩的新芽,茶农们抢抓农时,纷纷背起茶篓走进茶园,采摘今年的头茬春芽。在连绵数百亩的茶园里,层层叠叠的“茶梯”秀丽又缠绵,泛着翠绿的茶芽显得格外诱人,茶香沁人心脾。
平南镇古寮村茶农李旭是2009年加入合作社的,现在既是社员,也是古寮村茶叶收购点的负责人,一天能收购茶青2000多斤。“过去我只种两亩茶,现在已经发展到15亩,过去很少有群众种茶的古寮村,现在有九成群众种植茶叶。去年的茶青收购价是8元/公斤—12元/公斤,我全年纯收入有16万元。”
灵山是“中国名茶之乡”,也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来抓,茶叶产业已成为灵山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茶园面积1.31万亩,有机产品产地认定茶园面积324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茶叶企业10家。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7.15万亩,位居广西第六位,预计今年茶叶产量将达1.39万吨,总产值6.14亿元。小小树叶成了当地农民打开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差别考核”让发展稳农民富
“喜良哥,你家的八角苗长得还可以吗?”3月15日,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罗运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劲松来到罗运村六俄屯脱贫户张喜良的育苗地,为农户排忧解难,指导八角矮化推广及低产改造工作,服务油茶、中草药等春耕备耕生产。
近年来,为让村民能“靠山吃山”,立足良好生态禀赋脱贫致富,来宾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罗运村万亩八角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这个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农户热情高涨。
张喜良抓住机遇,在自家八角苗基地育苗4.5万株,目前长势良好。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已售出1.5万株,收入4万多元。“现在政策好了,八角价格高了,大家种八角的热情也涨了,我培育的八角苗是引进的优良品种。”张喜良喜滋滋地说,“剩下的3万株八角苗明年卖完,收入翻倍肯定没问题。”
金秀拥有广西最大的水源林保护区,是珠江流域重要源头。但过去受自然和区位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3月8日,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行“差别考核”,不以GDP增长和工业发展为考核指标,而是设立生态考核指标,利用独特生态优势,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生态农、林、牧、副、渔业和生态工业为两翼的特色产业链。
经过多年努力,金秀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还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2021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6元,同比增长8.3%;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居全区第一。
产业旺,发展稳,农民富。在广西的乡村,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景区般的特色村屯初现雏形,村民靠山吃山发展生态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越来越多农村子弟看到生态经济大有可为,纷纷学成回乡创业。2021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2%,创23年来新高,2020年和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9.4%,居全国第四位。
抓得住“钱篓子”,也守得好得天独厚的山山水水。2021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国家考核优秀,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巩固提升,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8%,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任务。地表水水质持续领跑全国,广西6个市跻身全国前10名,10个市进入前30名,其中柳州市名列全国第一名。
为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广西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用生态优势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提升社会“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