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领导者”
——专访生态环境部部长的这位美籍记者记录下他眼中的中国生态保护之变
2022-12-06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王珊

12月的北京,气温已降至零下,但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美籍高级记者艾瑞克·尼尔森(Erik Nilsson)聊起他在中国的见闻时,热情却丝毫不减。

报道中国16年,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亲眼目睹藏羚羊迁徙,这位让中国网友倍感亲切的“美国小哥”更喜欢在中国用他的中文名——聂子瑞。

备受期待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近日,聂子瑞对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进行了采访。

中国环境报记者见到聂子瑞时,他一头金黄色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外出时常戴的一顶灰色的贝雷帽,黑框眼镜下的蓝色眼眸里藏着他在中国多个省份的经历,以及他对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思考。

“中国就像是一颗洋葱,剥掉一层,还有一层,你终其一生,也了解不完。”他说。

他被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

聂子瑞与中国的缘分更多来自偶然。

高中时期,像所有的热血男孩一样,聂子瑞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烽火硝烟中穿行。2005年,正在读大学的聂子瑞得到了来中国日报社实习的机会。

“来了中国才发现,这里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样,过去我对中国了解得实在太少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不准确的,只有来到中国,才能了解真实的中国。”聂子瑞说。

对中国的巨大好奇让他在《中国日报》实习了一年后,打消了成为战地记者的想法,选择留下来成为中国发展的记录者与见证者。

未曾想,这一留就是16年。

“《红星照耀中国》是我到中国之后读的第一本书。我曾两次前往延安,并在延安追溯了埃德加·斯诺的足迹。”聂子瑞说,斯诺和他一样,都是从美国来的记者,“斯诺80年前记述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未来的梦想,在我报道的这个和平与繁荣的时代里已经变成了现实。”

去年年初,聂子瑞把他15年采访的见闻结集成书。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人开始把他称作是“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并留言“谢谢你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让他十分感动。

2021年6月,中国日报社成立了“新时代斯诺工作室”,致力于让外籍记者和国际专家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帮助世界了解中国。

聂子瑞正是新时代斯诺工作室的创始成员之一。“我已经决定留在中国,继续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用自己的脚步探寻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记录中国的新时代变化。”聂子瑞说。

“我看见了劣势转化成优势,不可能变成可能”

过去十年,中国积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成效斐然。十年来,中国累计造林6400万公顷,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中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稳步改善。

“2020年,中国又向前迈出了坚定一步,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担当。我想中国已经反复证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仅不会对立,反而可以互补。”

这种互补,在聂子瑞眼里,是将“劣势变为优势”。

北京西北方向250公里,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这个被村民称为“十年九旱”的小村子,吸引了聂子瑞和团队的注意。

“张北县德胜村气候干旱,无法发展种植业,这是劣势;但干旱也意味着晴天多,非常适合新能源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在那里建了太阳能产业园,在实现脱贫的同时保护了环境。”

“从河北的草原到贵州的森林,从内蒙古的沙漠到西藏的苔原,中国人总是屡出奇招,努力解决各种极端和复杂的难题。”

这种奇招,用聂子瑞的话来说,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青海省曲麻莱县位于三江源腹地,从2011年到2019年,聂子瑞和他的团队多次往返于北京和青海,给这里的大多数学校安装了太阳能板,为数千名学生带来了绿色电力。

“灯第一次亮起来时,孩子们爆发出一阵欢呼。我的心也跟着欢呼起来。”聂子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十分开心。

他说自己从未想过青海会从电力不足到清洁能源供电时长打破世界纪录。目前,青海省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95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这样的震撼在聂子瑞的描述中还有很多:青海的“高原精灵”藏羚羊从1万多只增长到了7万多只;毛乌素沙漠从黄沙弥漫、艰苦贫瘠,到今天的绿意盎然、欣欣向荣;中国成为世界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只有和人们面对面,才能有最真实的感受”

“要真正到中国去,到地震的废墟中去,到青藏高原去,走遍中国每一个角落;到沙漠去,到山区去,到森林去,到中国百姓中去。只有和人们面对面,才能拿到一手资料,才能有最真实的感受。如果我待在美国,我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多年的采访经历让聂子瑞感慨良多。

2008年汶川地震,聂子瑞深入灾区采访15次。2013年最后一次去时,他发现重建的家园比震前更先进、更完善。汶川的坚韧与力量让聂子瑞开始真正理解并信任中国,他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并相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会成为现实。

“我还记得在玉树野生动物监测站第一次看到雪豹的场景,它有着粗壮的四肢,长而有力的尾巴,姿态优雅地朝山巅走去。不只是雪豹,中国境内藏羚羊、藏野驴、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也在恢复增长。COP15即将举行,我想中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领导者。”聂子瑞说。

多年在中国生活的时光让聂子瑞除了有“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官方认可之外,也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年前,在得知聂子瑞家人生病后,青海牧民还集体为他们一家祈福。

聂子瑞说,他38岁时,恰逢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而当女儿到他这个年龄时,正是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

对于中国人来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为何会将女儿的前途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造福了全人类,让人们可以吃饱穿暖,进而去实现精神上的追求。这是非凡的、美好的、值得投身的事业。我非常愿意让我的孩子们参与其中,并希望他们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聂子瑞答道。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