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2 | COP15中国角边会活动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
2022-12-09
中国日报

当地时间12月7日,中国角边会活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开幕。该活动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COP15主题为宗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边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举办这一边会,旨在进一步凝聚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共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据介绍,边会将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分享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经验。比如,首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从法律、制度和各项规划等多方面来部署推动保护工作。近10年来,中国先后制修订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其次是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索取转变为守护。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开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篇章。例如,在海南通过实施人工林的退出改造、植被修复、空中廊道建设等,推动实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有效解决了长臂猿栖息地破碎化问题,种群数量已从2群7—9只恢复至5群36只。

还有就是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形成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例如,获得“地球卫士奖”的蚂蚁森林项目,已带动超过5.5亿人参与,累计种植和养护树木超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中国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践,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中国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例如,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北部的塞罕坝,三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在茫茫荒原上建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际关系助理副部长斯蒂芬·德波尔,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等嘉宾出席并祝贺中国角边会开幕。来自中国云南、贵州、浙江、江苏、河北等省的代表分享了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案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COP15参会代表前来参观聆听。

据悉,持续12天的中国角边会将展开26场主题日活动,包括云南日(12月7日、15-18日)、广西日(12月8日)、浙江日(12月9日)、江西日(12月10日)、四川日(12月11日)、企业日(12月12日)、海南日(12月13日)、上海日(12月14日)等,并举办系列展览展示和宣传活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