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3-09-11
人民政协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维护生态功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强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完善跨境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大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是推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共建“一带一路”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逐渐完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建立,保护与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此建议:

提升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构建生态廊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完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二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三是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体系。四是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推进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示范区建设。

强化生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是建设生物资源研究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二是聚焦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发展,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探索生态产品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一是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本底调查和编目,协调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凝练一批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在民族文化丰富和集中地区,结合乡村振兴、气候变化等政策,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特殊路径和制度。三是开展传播宣传,推广试点协同发展模式,推进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融合,打造具有国际意义的协同发展新典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