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近期,我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涉及10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国家公园设立有何标准?在国家林草局10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介绍,2020年12月发布的《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国家公园监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贯穿了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勘界立标、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环节,为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其中,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介绍称,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包括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三个方面。
“国家代表性”在国家公园遴选中极其重要,不仅强调国家公园应选择具有中国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且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区域,国家公园还必须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由国家主导设立。
“生态重要性”是国家公园最为核心的功能,其他任何功能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展开,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必须完整地保存。
“管理可行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落脚点,既要能够体现国家事权,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又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具备以较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管理的潜力,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提供国民素质教育机会,实现全民共享。
唐小平说,符合准入条件的区域,还需统筹考虑国家总体布局,考虑生态保护紧迫性和地方积极性,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履行报批程序,有序推动国家公园设立。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筹备组副组长孙鸿雁表示,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强调系统保护,实行最严格保护管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国家公园建设强调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相结合,在国家公园建设与保护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把社区居民视为共建伙伴,从而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目标。
在10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也表示:“国家公园不能建成无人区,也不是隔离区,更不是禁区。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让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最美、最优质的生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