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已连续五年开展中华虎凤蝶种群调查
2022-03-14
中国环境报

孩子们手绘蝴蝶风筝。

中华虎凤蝶

“‘小虎’,是小老虎吗?”

  “不是哦,它是中华虎凤蝶,双翅黑色与黄色相间,酷似老虎皮纹,所以有个响亮的外号叫‘小虎’。”

  3月5日,2022年南京中华虎凤蝶社会同步调查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老山举行。这是第五年对南京地区的中华虎凤蝶种群进行大规模同步调查,调查过程采用直播方式跟踪记录。

  连续5年同步调查,范围覆盖南京全域

  春意渐浓,随着气温不断上升,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中华虎凤蝶,就喜欢上了它。它是中国特有的蝴蝶种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昆虫专家亲切地称为“国宝”。

  “蝴蝶是陆地节肢动物多样性评估和监测的最佳类群,通过长期、规范的蝴蝶监测,分析蝶类种群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动态、趋势等,能够从生物层面上科学地反映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孙红英说。

  2018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南京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在国内首次组织200多名调查人员分为23组,在老山、紫金山、牛首山等数十座山峰和丘陵,对南京的多个中华虎凤蝶栖息地进行同步调查。

  “每年的‘惊蛰’节气前后,中华虎凤蝶便开始羽化,它也叫‘惊蛰蝶’。”南京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馆长张松奎介绍说,“南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观赏中华虎凤蝶的最佳观测地点之一。因此,选择3月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同步调查,对一年一代的中华虎凤蝶尤为合适。”

  今年已是第五年对南京地区中华虎凤蝶进行调查。

  据了解,本次同步调查有17条样线,主要的观测点有老山、紫金山、牛首山等,几乎涵盖南京全域,其中以发现过的中华虎凤蝶栖息地为重点调查路线。

  沉浸式“寻虎”,万名网友在线观看

  调查启动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天气转暖,万物萌动,大自然焕发着新的活力。

  “看,这是野猪粪便。野猪可能对杜蘅有了破坏,我们下来看一看。”随着摄像镜头,老师张华带领网友开始了一场沉浸式寻找中华虎凤蝶的直播,不仅在线回答网友的提问,同时还用镜头带大家走进山林,寻找春天的“小虎”们。

  作为中华虎凤蝶稳定的栖息地,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是南京若干个中华虎凤蝶定点观测点之一,也是两届直播活动的举办地,生物物种丰富。近年来,浦口区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保护成果。

  走在山间,春意盎然。“这片山坡正好是东南方向,中华虎凤蝶羽化是早上10点到11点左右,我们要小心仔细寻找,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张华对着镜头娓娓道来。

  “怎么寻找?”“有看见吗?”随着直播的进行,网友们的好奇心也被激发起来。

  “中华虎凤蝶的成长一般从3月初开始,从蛹壳内爬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羽化。刚羽化的虎凤蝶翅膀柔软皱缩,在数十分钟内,翅膀迅速伸展,隔两小时左右就可四处飞舞了,而雄蝶一般比雌蝶早羽化几天。成虫的任务是雌、雄交尾,雌蝶寻找寄生植物杜蘅草产卵,繁衍后代。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杜蘅,才有可能发现中华虎凤蝶。”张华将中华虎凤蝶的习性娓娓道来。

  沉浸式寻找,互动式问答,这场特殊的直播收获满屏点赞。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通过这场特别的直播活动,不仅认识了美丽可爱的南京“小虎”,也激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将力所能及地投入到行动中。

  “童心”绘蝴蝶,放飞绿色梦想

  分享蝴蝶绘本、手绘蝴蝶风筝、参观蝴蝶标本……在十几组观察队伍如火如荼开展调查时,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门前,一群孩子带着好奇心,认真地听着讲解。

  “中华虎凤蝶是南京的生态名片之一,同步调查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南京的生态环境,摸清中华虎凤蝶家底,更是最好的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勇说。

  让小朋友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并热爱自然,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环境教育一直秉持的初心。

  石勇介绍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自然学习体验活动,为此在全市邀请了部分环境小记者,共同参与本次调查,希望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这只是南京环境教育成果的“一角”。在南京,环境教育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课本,与时俱进开创新征程。全省率先开展环境教育立法,推出“环保小局长”“环境小记者”“生态向学”“自然笔记”等活动……南京不断丰富环境教育形式,开发寓教于乐的环保课堂,让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更强。

  寻蝶之旅,倡导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

  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认为是对气候、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性物种之一。

  今年是继2018年同步调查启动以来的第五年,也是阶段性调查的最后一年。5年来,活动共实现对南京地区31条中华虎凤蝶线路进行同步调查,合计共有731人参加,包含科研院所、生态摄影师、自然爱好者和民间蝴蝶社团等。

  “后期我们将汇总5年来关于南京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的变化、寄主植物的分布以及种群数量等相关信息,为相关部门开展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张松奎介绍。

  据了解,明年,南京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将在长江中下游沿线开展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合作研究。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近年来,南京市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全面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从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到东方白鹳等“国宝”种群数量增长,南京用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托举起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愿景。

  “建设美丽家园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石勇说,“我们将继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以生物多样性日、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线下科普教育活动,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并参与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擦亮美丽家园的生态名片。(王莎 关欣悦 张健)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