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班玛县坚决扛起构筑“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着力做好“生态美”和“百姓富”两篇文章,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镇绿化、森林抚育、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有害生物防控等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林草长”“河湖长”深入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不断深化,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各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处于全国同类城镇前列。

坚持绿色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把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在狠抓农牧业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继续推进生态农牧业增点扩面,年内存栏各类牲畜12.6万头(匹),出栏各类牲畜4.9万头。发展高原生态农业,投资137.75万元,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投资19.2万元,复垦撂荒地2153.21亩。在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专家团播种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实施22栋温室大棚15.9亩羊肚菌种植,鲜菌产量3180公斤,销售总额达45万元。实施藏雪茶升级改造项目,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博士、专家周天山为藏雪茶产品开发首席专家,挂牌成立班玛首个“博士工作站”。藏茶公司鲜茶产量达1.5万斤,销售总额达220万元,班玛藏雪茶荣获中国(西安)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班玛红色泉饮用天然水销售总额达57.55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共收益359.06万元。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年内完成文化旅游投资1287万元,旅游收入达6241.56万元。

坚持以民为本,民生福祉温度彰显
坚持把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和民生建设。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398万元,实施学校建设改造项目,推动办学条件、教师素质、教育质量“三大提升”。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投资5000万元,实施县医院医技楼项目建设,加强中藏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五医”联动改革纵深推进,率先在全州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县医院与青大附院“院府共建”模式业务托管进展顺利。完善社保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养老、残疾人服务设施。开展“十大暖冬行动”,集中力量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办理,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积极谋划争取项目
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努力构筑完善的规划支撑体系,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积极谋划“十四五”项目34项,投资17.45亿元。其中,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12项,投资1.82亿元,横段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19项,投资3.6亿元,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工程3项,投资12.02亿元。

坚持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统筹班玛独特的红色文化、金色文化、绿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开展“红军沟”等文化遗址挖掘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推进红军沟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串联景点打造大景区。积极开展刺绣、石刻、黑陶、唐卡等民间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工作,把非遗“软实力”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