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星物种 守护多彩生命
2022-06-02
中国环境报

新书发布会暨读书分享活动现场。张健供图

探寻破茧成蝶的“金陵飞虎”,偶遇频繁亮相的“微笑精灵”,与紫金山深处的点点“萤光”擦肩而过……展现着历史名城生态之美的“明星”物种如今跃然纸上。它们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不久前,《丛书》新书发布会暨读书分享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凤凰国际书城举行。

绘说水陆鸟兽物种,传递生态科普知识

滚滚长江穿城而过,玄武钟山点缀其间。

南京独特的生态资源涵养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长江江豚、中华虎凤蝶、震旦鸦雀等多种珍稀物种,也成为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生态名片。

据了解,《丛书》在充分展露南京独特自然资源和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探索融入其中,从真、善、美的角度更好地激发读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并提升公众的行动力。

“我们从挖掘特定物种与城市的生存关系入手,联合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共同出版了这套丛书。”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张健介绍,丛书共编撰五册,分别以中华虎凤蝶、长江江豚、萤火虫、震旦鸦雀、獐等具有南京本土代表性的“明星”物种为主角,通过系列探险故事,以绘本的形式揭秘它们生存的“小秘密”,说出它们成长的“小故事”。

“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尊重科学事实为前提,从趣味性、互动性着手,以期让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张健说。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勇也表示,希望这套图书,能激发少年儿童爱护野生动物、守护自然生态的热情,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期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无限可能。

讲述自然观察故事,共同守护多样生命

“我记录了斑鸠从生蛋、孵化、喂食、到小斑鸠长大飞走的过程。”来自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王芊兮作为南京市环境小记者的代表,分享了她所记录的自然观察故事。年仅7岁的她,与自然“打成一片”,还积极参加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的宁小豚、长江增殖放流以及江豚监测等活动。

“老师,中华虎凤蝶是在什么时候破茧成蝶?”“每年的‘惊蛰’节气前后,中华虎凤蝶便开始羽化,它也叫‘惊蛰蝶’。”二十余名小学生带着好奇心,团团围坐在丛书作者身边认真地听着他们讲述绘本背后的故事。

从学校的一棵树、一方田,到密林的一片叶、一丛花,南京的环保宣传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课本,随处可见的环保小队正充实着南京环境教育的庞大队伍。

同时,为让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更深,南京也不断丰富环境教育新形式,积极探索并实践各类环境教育项目,打造出垃圾分类心泉行动、自然小课堂、环境小记者、环保小局长、环保朗读者等多个环境教育品牌,南京的环境教育形式正愈发丰富。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从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到东方白鹳等“国宝”种群数量的增长,南京正用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托举起生物多样性的精彩愿景。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2021年,南京启动为期3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充分展示了南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2018年至2022年,南京市持续开展中华虎凤蝶同步调查活动,汇总的关于南京中华虎凤蝶栖息地变化等相关信息将为相关部门开展中华虎凤蝶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宣传教育,生态文明理念正以润物无声而又持久弥坚的影响,深入街头巷尾,扎根全市市民的脑海心田。”石勇表示,下一步,南京市还将发布南京阶段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进展,开展2022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社会同步调查等活动,全面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