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研学在丽水兴起 行走中体验生物多样性
2022-09-26
中国环境报

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制作候鸟驿站。董浩供图

去山谷里求知,到草地里探寻,在生物馆探索,中小学生们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在青翠碧绿的山林中接触大自然。这种以“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融合的方式,来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的自然研学之旅,已悄然在浙江省丽水市兴起。

研学又称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近年来,研学旅行越发成为热点,它将相对抽象的书本知识在旅途见闻中加以深化。

一“园”辐射“四馆一带”,小苔藓串起产学研用大链条

在景宁县毛垟乡苔藓文化园,一名讲解员正带领着同学们参观苔藓种植基地。

“你们看,苔藓主要生长在阴暗湿冷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讲解员向同学们展示苔藓文创产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小植物制作景观苔藓,还可以在基地里研发培育食用、药用苔藓,推进苔藓植物多样性发展。”

目前,景宁形成了以苔藓文创产品销售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这一主导产业带动当地100多家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其中,毛垟乡的苔藓景观产品销售额达650万元,苔藓文创产品销售额超百万元。

“老师,这些小小苔藓做成的生态瓶太漂亮了。原来苔藓还有这么多用处。”景宁中学学生蓝妮欣赏着手中的苔藓微景观说道。

微景观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浓缩,把自然美景、山川河流等微缩化,将生态之美尽收眼底。

同学们既感叹苔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生态作用,更惊讶于苔藓文创产品的精美。找个合适的玻璃瓶,倒入轻石作为隔水层,铺上一层水苔,倒入营养配方土,然后摆上几块石头,浇透,最后用镊子将苔藓按预想的设计栽种下去,一个精致的苔藓景观就做好了。“还可以撒入漂亮的石头粉作为点缀。我喜欢粉色,符合我的少女心。”体验制作生态瓶的学生说道。

据了解,景宁以毛垟苔藓文化园为中心,辐射畲族博物馆、景中生物馆、望东垟科普馆、国家公园科普展馆、东坑畲族生物多样性体验带,形成了一“园”辐射“四馆一带”的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建设模式,把自然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融合。

开发课程群、举办研学活动,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景宁已被纳入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试点县,我们联合学校举办了多次生物学科研学系列实践活动。”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柳晶晶介绍。

在景宁中学生物馆研学基地,张兆良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我国保护区里的各种候鸟以及保护候鸟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制作“候鸟驿站”。同学们遵循实验操作要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顺利解决了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难题,最终做出了一个个精致的“候鸟驿站”。

在现场,同学们先用胶水将准备好的树枝和小木头粘在一起,再用麻绳连接上,以方便将“驿站”悬挂在树上。通过自由想像,同学们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驿站”款式,为小鸟搭建温馨的家。

“候鸟驿站是做一个给鸟歇脚的地方,既有意义也有趣。我会把我做的驿站挂到小区的树上,希望有鸟儿能把它当成自己的家。”参加活动的雷佳茵表达了自己对鸟儿的喜欢和爱护。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物多样性,景宁中学生物馆研学基地还开发了“青山绿水,生态畲乡”课程群,如《生物工艺标本制作》《生物小课题研究》《走进身边的湿地》等,通过游戏、手工制作、创作创造、模仿表演、实验、分享等形式开展教学。

“学生不仅能了解生物多样性知识,还能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等。通过研学,可以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张兆良老师补充道。

“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启发孩子对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尊重,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一位参加活动的孩子家长表示。

多元化、沉浸式课程,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今年年初,丽水市还在庆元县坑里村、龙泉市住龙镇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将室内体验馆和室外体验区相结合,并配套专业的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丰富多样的自然精灵,以简单直观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山区群众提供了接受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的机会,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走进自然的大门。

暑期的尾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史杰带着50位庆元小学生,一起到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展开一段精彩的研学之旅。

“快来,我看到了许多黄色的蝴蝶,它们就是我要找的访花昆虫。”在体验地的科普研学互动区,现场展示了蝴蝶标本、植物标本、蝴蝶生活史观察记录、宠物甲虫试玩等内容。一踏进体验地,学生们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

本次研学以“大自然小侦探”为主题,通过分组形式开展“自然小侦探”户外探索、“小小研究员”室内解谜、“探秘鸟世界”科普课堂等3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在室内外开展多元的生物多样性体验活动,分享生物多样性知识,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馆,同学们通过拼凑谜语卡片、定向走访、自然探秘等方式,寻找昆虫、节肢动物、鸟类、古树等生物多样性密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自然积分,充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史杰还开设了一堂鸟类主题的自然科普课。课堂上,史杰结合文学、历史以及日常生活等,带同学们一起了解身边最常见的野生动物鸟类的前世今生、自然记录以及趣味故事,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小区里有很多鸟类,比如斑鸠、燕子等。原来那个就是斑鸠,还在我家阳台搭过窝呢。我一直以为是鸽子。”参加完研学之旅的范小巧同学兴致勃勃地向旁人描述。

“多元化、沉浸式的自然教育课程,全方位、多层次地发现生物多样、生态之美。一场场生动有趣的‘环保课’,让更多的孩子亲近自然、感知自然、读懂自然,也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接下去我们将会充分依托研学基地开展更多对外的研学活动。”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董浩 雷秀红 胡建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