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黔灵山猴群将分流“搬家”
2021-12-15
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董亚楠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黔灵山公园是国内一座综合性公园,远近闻名的猕猴是公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近些年,黔灵山公园猕猴数量迅速增长,猕猴伤人毁物事件频繁发生。贵阳市林业局近日发布公告称,因猕猴数量严重超过生态环境承载量,决定自12月1日起,对黔灵山公园猕猴进行分流,用于科学研究或种群调控。也就是说,部分猴子将面临“搬家”。

  人群投喂、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增多

  造成猕猴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据黔灵山公园管理处综合协调部主任张涛介绍,“黔灵山的猕猴数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发展到三四百只,2008年左右就有500多只了。此后的10余年时间,猕猴数量更是急剧增加。”

  针对黔灵山猕猴管理问题,公园管理方与贵州省林业局,还有省内高校以及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多名专家曾开过小型研讨会。

  贵州大学一名野生动物专家曾在讨论会上表示,“根据实地调查,黔灵山公园内的野生猕猴数量最好控制在400只-500只。”而公园内实际存在的野生猕猴数量在1200只左右,远远超出公园可容纳野生猕猴的最佳值。

  贵州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冉景丞则表示,“因为人们的投喂,让猕猴没有觅食的压力,进行了大量繁殖。”

  喂食不仅会造成黔灵山猕猴数量增加,还会把猴子“惯坏”了。张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猕猴与人亲密接触后,被投喂习惯了,当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伤人。因为长期被投喂,猕猴形成了条件反射,看到拿食物、背包的游客就会以为是给它们的,可能会上去抢,哪怕游客包里没有食物。”

  猴群外溢,影响公共安全

  黔灵山公园猕猴数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猕猴伤人毁物事件频发,还带来了公园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猕猴种群质量明显下降,动物疫源疫病风险持续增高等一系列问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黔灵山公园共计发生猕猴伤人事件5811起,2020年1月-10月,虽然因为疫情闭园过一段时间,但依然接到游客被猕猴咬伤的投诉共计2147起。

  今年11月24日,微博名叫“刘飞儿Faye”的博主发文称,黔灵山的猴子爬30多层楼进入自己家乱翻东西,并在厨房阳台打砸抢,造成家里一片狼藉。

  “随着黔灵山猴群数量日趋增多,猴群外溢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对贵阳市公共生活及公共设施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贵州师范大学周江教授表示 。

  此外,周江还表示,“猴子出山对城市公共设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它们攀爬电线,会造成供电线路的中断。”

  科学分流迫在眉睫

  实际上,早在2013年,公园管理方就曾启动猕猴分流措施,计划在三年到五年内,让公园内猕猴总数控制在200只左右。

  贵阳市林业局近日发布公告为科学分流的实行指明了路径。公告显示,2021年5月,贵阳市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就委托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编制了《黔灵山公园猕猴种群科学分流技术实施方案》,并经专家评审会审查通过。

  公告明确了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分流方向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分流用于科学研究或种群调控;二是分流数量以省林业局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核准数量为准;三是分流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到2023年5月5日;四是组织实施严格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核准的猎捕目的、地点、方法捕捉,由黔灵山公园管理处组织实施,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贵阳市林业局负责监督。

  此外,在分流对象的选取上,周江教授也做了补充,“实施分流时,要科学选取分流对象,确定不稳定因素‘目标猴群’,哪部分猴群容易造成公共威胁,就优先分流出去。”

  同时,“也要考虑整体分流,最好不要去随便改变或者打乱猴群的社会结构。”周江继续说道,“这需要前期做好准确细致的调查工作。”

  即将分流“搬家”的猴子将被安置何处?专家建议“要尽快解决猕猴个体安定问题,尽可能送往公办的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灵长类动物养殖中心。”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