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向荣
初夏时节,高峡出平湖的漾江碧波万顷。江畔,沉寂的大山渐渐苏醒,一片葱茏青翠。
“过去上山打点野味,可以卖钱补贴家用,后来保护区禁猎,又招聘熟悉山路的专职管护员,我就改行了。”说这话的,是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专职管护员罗文家。
现年49岁的罗文家,生活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个有着36户126人的纯苗族聚居的村庄。过去,苗家人祖祖辈辈都有狩猎的传统,罗文家自幼也喜欢跟着父亲进山打猎,16岁时就能熟练利用钻扣和弓弩,成了村里的狩猎能手。
近年来,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勤劳的苗家人并没有因此而“失业”。他们纷纷放下弓弩,或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或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现在国家政策好,苗家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不用再以上山打猎为生了。”罗文家说,近几年,当地扶持群众发展核桃、红花及肉牛、黑山羊等特色种养殖业,不断增加苗家人收入。
罗文家则被聘为村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员,后来又被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聘为专职管护员,主要负责保护区内大小菩萨片区的管护,每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
“高火险期每个月巡护25天,防火期每个月巡护22天,平常时期每个月巡护18天。”罗文家说。背包、水壶、望远镜、砍刀……这些都是他巡山时的宝贝。每天早上8点多,伴着鸟鸣,他就起床骑上摩托车,翻山越岭到了离家7公里多的管护片区,开始步行往密林里走去,对2959亩的管护区域进行巡护。
“巡山不是随便走走这么简单。”罗文家说,在没有路的大山里,爬坡过沟,都不容易。巡护有既定常规路线,也有随机路线,根据当天实际情况决定。巡护过程中,管护员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注意观察火情、防盗采盗伐,还要搞好科研监测工作,察看管护区内红外相机运行情况,并及时更换电池和存储卡。
“像罗文家这样的管护员,我们一共聘请了7名。”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作妈管护站站长字红军介绍说,管护局还在1.5万亩的保护区内布设了50台红外相机,目前共监测到鸟类158种,兽类1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
放下弓弩20多年,昔日的猎人变成了保护区动植物的守护者。“每次听说新发现一种野生动物,都很开心。”罗文家说,看到保护区内树长高了、长密了,珍稀野生动物逐年增多,大家都觉得自己的辛劳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做好巡护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