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腊塔纳基里省的大象保护区 供图
最近,云南“出游”的15头亚洲象引来了国际关注。其实,亚洲有13个国家有野生亚洲象的分布,例如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听说云南大象的旅程故事,来自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的“象粉”们也说起了自己家乡那些亚洲象的故事。
老挝丰沙里省农林厅保护处处长万桑——人象平安是最大的心愿
万桑在与中国接壤的老挝北部丰沙里省工作生活30余年,在跨境自然保护工作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他担任老挝丰沙里省农林厅保护处处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万桑每年都会到景洪市,考察学习中国保护亚洲象的做法。
他回忆,2009年,老中双方建立了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打造边境地区绿色生态环境走廊,这成为了野生动物自由行走的天堂。随着老中联合保护工作的推行,边境民众偷猎、狩猎现象减少,野象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万桑介绍,老挝目前对亚洲象的保护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为主,专门划出一块区域供它们活动。他们还在亚洲象活动的周边村庄做好照明,防止村民在夜晚出行时受到大象伤害。“对于亚洲象的保护者来说,人象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记者 覃雪丹
柬埔寨媒体人尼斯蕾菈——为“工作象”卸下重重的“壳”
不久前,柬埔寨媒体人探访了位于腊塔纳基里省的一个大象保护区,那里生活着被选入该省旅游保护计划的大象。
过去,在柬埔寨的旅游景区里,“大象载客”现象并不少见。为了让游客骑行安全且舒适,象夫们在大象背上架了座椅。近年来,通过各方不断努力,景区的“工作象”已经逐渐卸下重重的“壳”。尼斯蕾菈介绍,2020年,柬埔寨吴哥窟景区全面停止使用“大象载客”。与此同时,游客可在繁育和保护区观看大象,并与它合影留念。
在腊塔纳基里省的大象保护区内,尼斯蕾菈目睹了大象照护者米音为大象做健康检查、脚底拔刺、与大象在河里洗澡嬉闹的画面。“工作人员非常专业,很熟悉大象的习性。”尼斯蕾菈说,米音从15岁就跟随父亲训练和照顾大象,和大象打了20多年的“交道”,米音希望以后有更多柬埔寨年轻人加入到大象保护和救助行动中。尼斯蕾菈也坚信,未来,将有更多“工作象”回归自然。记者 沈燕 通讯员 森金航(柬埔寨)
云南大学僧伽罗语教师苏嘉斯·拉斯纳雅卡(斯里兰卡)——探寻人象关系是一条漫长的路
“斯里兰卡的许多人都视温顺的大象为备受尊敬的动物。”云南大学僧伽罗语教师苏嘉斯·拉斯纳雅卡介绍,因为大象自古以来就和斯里兰卡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就连历史悠久的康提佛牙寺的舍利也是由大象驮着的。
然而,现在斯里兰卡的一些村庄正受到野生大象的威胁,它们破坏力很强。每年,野象攻击致多人死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野象也成了我们的‘敌人’。”苏嘉斯·拉斯纳雅卡说,斯里兰卡政府已采取措施,把大象“隔离”在特定区域。但无论如何,野象还是会来村庄,因为那里往往是它们原来的栖息地。
“保护大象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必须无条件地去做。”苏嘉斯·拉斯纳雅卡说,大家应该保护现存大象,为此,可以把大象与旅游业联系起来,将象文化融入其他文化和节庆中,并实施精心设计的旅游开发项目,既加强保护大象原始栖息地的工作又努力寻找人象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 王世学
缅甸记者耶泰——大象是人们心中的珍宝
“在缅甸历史上,大象一直拥有显赫的地位。过去几千年,大象参与了农业生产、运输、建筑等行业的工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白色亚洲象更是作为国王的坐骑,是王权、吉祥的象征。”缅甸记者耶泰表示,大象是缅甸人民心中的珍宝。
近年来,为了实现大象保护和旅游繁荣,新冠肺炎疫情前,缅甸建起200多个大象基地,吸引游客参观,同时,为大象提供宜居环境。
耶泰介绍,莱温是羌达海滩附近大象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那里有6头亚洲象。莱温每天照顾大象的饮食起居,为游客普及亚洲象保护知识。“不同的大象有不同的习性,他们会根据大象的习性来照顾。”
“现在,一些大象基地为了吸引游客,设置骑大象的娱乐项目,但也有一些基地在尝试放弃这样的项目,因为这不利于大象的身体健康。”耶泰说,在一些基地人们开始组织游客为大象植树、建设家园。记者 曹云波 通讯员 巴乌(缅甸)
泰国清迈拉通保护区负责人亚达昆——“大象之邦”爱大象
泰国有“大象之邦”之称,大象在泰国人的心中是吉祥的象征,备受尊敬。泰国的许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绘画、雕塑、谚语等都与大象有关。大象的形象在泰国随处可见,特别是以柚木雕刻而成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是泰国有名的旅游IP。
清迈拉通保护区负责人亚达昆介绍,迁徙是大象的天性,泰国大象常年都在雨林中穿行,也经常和人类发生接触。
亚达昆认为,保护亚洲象的有效措施包括不购买象制品、保护象群居住环境、建立大象救助中心。泰国政府从多个方面对野象进行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象群居住地不受破坏,如:不破坏森林、不伐木、不猎象,给居民普及野象保护知识等。记者 蔡梦